广东会

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_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包括

发布时间:2023-03-15 作者:定制工业设计网 0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_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包括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_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包括

一、简单 - 产品设计核心原则

最近不小心看到一个微博,怀念十多年前各式各样的手机。相比于现如今 iPhone 的一统江湖,当年手机届那可谓百花齐放:直板、翻盖、滑盖,不仅外观千变万化,颜色也是五彩缤纷。虽然评论区的网民都在抱怨苹果只会涨价而广东会乏力,但没有人会质疑苹果仍是手机界一哥的地位。

我当然不会把 iPhone 的成功仅仅归因于其简单的设计。但是,相比于其他厂商,苹果的一个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简单到极致的产品理念:其实你并不需要在那么多机型中挑花眼,也不需要专门花时间去学习才能上手操作。
作为一个产品设计师,我把简单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有两个基于效率的原因:

1. 简单的产品能帮用户高效地达成目的。

生活中使用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用来帮助用户达到明确的目的,比如微波炉用来加热食物,笔用来写字。产品简单,能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从而高效地达成目标。

2. 简单的产品能帮企业高效地达成目的。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打造简单的产品可以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比如在这个年代做 APP,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做精美的功能引导教用户如何使用,不如考虑能不能通过简化流程让用户操作起来自然流畅。

可见简单满足了用户和企业对效率的追求 ,所以我把它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原则*。

*注:这基于生活中用到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工具型产品的现实,而效率是工具型产品非常关键的指标。当然简单并不是产品设计唯一的追求,后面我会稍微谈谈简单之外的其他关键点,着急的朋友请移步本文最后一部分 - 简而不单。
产品要简单,就要做到精准用户需求和精简操作流程。

我们先看精准用户需求。
产品的构建,是从明确用户需求开始的。要让产品简单,最重要的就是满足的需求要足够精准。

准指的是找到你有能力可以很好地满足的需求,明确谁是用户,什么需求你能够很好地满足。精指的是专注于某个用户群体的某个需求,明确哪些用户、哪些需求是你不能满足的,果断舍弃。

只有精准用户需求,才能从源头上让产品变得简单。

去年有人找我做一个创业产品,一开始就铺天盖地地畅想未来,做平台、建生态,十几分钟下来完全没有涉及具体的用户需求。 我心想,这不就是典型的”拿着锤子找钉子“的创业者吗。且不说需求是否够准,如此巨型的产品足以耗费他们3人团队毕生精力。

再者,平台型产品要么是从某个垂直领域开始一步步迭代而来,比如亚马逊刚开始是卖书,后来才扩展品类。要么是早早就抢先占领了市场,比如58同城,在互联网还未全面普及的年代就开辟了信息分类市场。在当前绝大多数需求都能有产品可以满足的情况下,从零打造一个泛平台,根本不可能成功。

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做不好。 后来再也没听到他的消息,我想大概是放弃了吧。

说到精准用户需求,就涉及到需求的挖掘和选择。讲需求挖掘的方法论已经有很多了,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今天先来谈谈需求的选择。

根据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面对的需求的阶层、精细程度是不同的。要让产品简单,就要求设计师能在不同阶段,对不同阶层、粗细的需求进行选择。

这个阶段面对的需求比较笼统,主要是根据目标市场潜力和能给目标用户提供的价值来选择。这里介绍两个重要公式。

从需求值不值得满足的角度考虑,可以参考市场潜力公式: 市场潜力 = 人群规模 × 发生频率 × 重要度 ,尽可能选择很多人(人群规模大)经常有(发生频率高)并且必须解决(重要性强)的需求。

市场潜力大的需求可能早已杀成红海,所以还得从能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提供更高用户价值的角度进行考虑。这时可以用前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的用户价值公式: 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

这个公式我有如下几点解读:

1. 人的需求其实在很长时间内变化不是太大,做产品广东会其实更多的是用更好的方式去满足那些原本就有的需求。

2. 要选择的需求,是你能够创造更高用户价值的需求。即提供给用户的新体验,要比原有产品或原有方式提供的旧体验好,并且这种体验好到了能高过品牌认知、获取成本、学习成本、使用成本、关系成本等一系列替换成本的程度。

3. 先发优势很重要,抢先占据市场可以获得更多机会。累计足够的替换成本后,几乎不可能有对手能在同一维度发起挑战。但同时,广东会也很重要,只要能够提供比旧体验足够好的新体验,再高的替换成本也不成问题。

4. 对于已经很成熟的市场和很成熟的产品,除非市场大到几家都吃不下,否则能避开就尽量避开吧,尽量选择广东会市场。有句话说得好,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

5. 作为比较的旧体验不一定非得是全局的体验,可以是局部的体验。所以可以瞄准某一个局部,单点突破,不必追求一口吃成个胖子。从红海中找广东会,细分市场也很美。

产品从0到1的过程,就是构建最小可行性产品 MVP 的过程。这里面对的是构建 MVP 的较为低阶、精细的需求。

根据用户价值公式,MVP 要提供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良好的用户体验,否则最多是一时噱头,不可能长期打动用户。而由于资源有限,所以打造 MVP 时,比起“做什么”,更难的是对“做多少”和“做到什么程度”的把握:

哪些需求是必须满足的,哪些需求是不必要满足的,必须满足的需求得满足到什么程度。既不能光挑着容易实现的需求做,遗漏了关键;也不能把需求做过了头,浪费了资源。

要做到 MVP 提供的体验,比现有产品或方式提供的体验好,好到能让目标用户尝试之后有内生动力(不是靠补贴等外部动力)继续用下去。

MVP,不是光“小”就行,还得“小而优”。

该如何做到 “小而优呢”?这里推荐使用 Kano 模型帮助筛选、排序需求。

Kano 模型是狩野纪昭教授发明的对客户满意度分类和排序的一种模型。虽然发明者狩野纪昭教授与互联网行业没什么关系,但由于这个理论很适合用作需求分析,所以现在 Kano 模型被广泛运用于产品设计。

Kano 模型将人们对某物的需求定义成了五个层次: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无差异需求,反向需求:

基本需求: 理所当然的需求。如果不满足,用户就会很失望;如果满足,用户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满意。这类需求属于必须做但不过头型。

期望需求: 符合预期的需求。如果满足,用户会感到满意;如果没有满足,用户会感到失望。这类需求属于能多好就做多好型。

兴奋需求: 超出预期的需求。如果满足,用户会非常满意;如果没有满足,用户也不会感到失望。这类需求能做就更好型。

无差异需求: 无所谓的需求。如果满足,用户不会感到满意;如果没有满足,用户也不会感到失望。这类需求属于费力不讨好型。

反向需求: 反用户需求。目标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目标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这类需求属于没事找抽型。

以 iPhone 为例,乔布斯当时解释其为 Phone + iPod + Internet。

其中 Phone 就是作为手机的理所当然应该满足的基本需求。在基本需求上,iPhone 不能比当时的手机做得差,但也不必好太多,因为即使做得太好,目标用户也不太能感受到。

iPod 是符合用户预期的期望需求。在那个年代很多厂商都主打影音手机,所以 iPhone 不仅要满足这个需求,还得做得比别的手机体验好。

Internet 是超出用户预期的兴奋需求,也是苹果布局生态,实现差异化广东会的关键。

综合 iPhone 的用户价值,可以看到,尽管苹果没有做更换电池、待机时间长等一些当时用户认为的”基本需求”和期望需求,但由于他满足的其他兴奋需求和期望需求足够好,所以替换成本也不值一提。

这也是乔布斯作为产品设计师的伟大之处,他能灵敏的识别出像更换电池这种“基本需求”,其实是无差异需求,不是用户需要的,应该果断抛弃。 选择做兴奋需求, 在兴奋需求上做到位,而不在 无差异需求 浪费资源 ,这才成就了 iPhone 的广东会地位。再来看今天的手机,更换电池已经变成了反向需求,而待机时间长虽然还是期望需求,但用户并不会因此而嫌弃 iPhone,反而是使用了充电宝来满足。

关于这个模型我还有以下几点解读:

1. 可以从目标用户知不知道和需不需要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几个层次的差别:

注意这里是需要而不是想要。很多时候用户想要的,不一定是他需要的。比如上面说的手机更换电池,其实用户并不需要,属于无差异需求。

其中期望需求和基本需求的差别,就在于期望需求是做得越好,用户越满意,所以能多好做多好。而基本需求是做得再好,用户也不会太满意,所以差不多就行了。

2. 产品设计师的基础能力是理解用户,明白用户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进阶能力有两个,一个是上帝视角,能找到用户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兴奋需求。另一个是对需求层次的准确判断。精准地决定做什么,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从而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

3. 几个层次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商业竞争,时代观念而动态变化。以前的兴奋需求会变为现在的期望需求,以前的期望需求会变为基本需求,以前的无差异需求也可能变为兴奋需求。比如网页响应式,在十几年前是无差异需求,七八年前是兴奋需求,四五年前是期望需求,但现在已经是基本需求了。不得不感叹巨人的肩膀不是想站就站,后来者真的很难居上。

4. 对需求的不同理解决定了产品的差异化:

    - 你认为的兴奋需求我却认为是基本需求。爱马仕一款鳄鱼皮的 Birkin 包就有一百多种颜色,而在无印良品经常见到的不过黑白灰。

    - 你不做的无差异需求我却当做兴奋需求去做。曾经 Macbook 上的 Magesafe 磁吸电源接口,极大地减少了电脑拖拽掉地上的风险。

5. 基本需求做得再好,也看不到满意度提升。所以当有些需求投入了很大却没效果时,有可能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可以砍掉,而是有可能这只是基本需求而已,并不是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

在 MVP 需求排序时,基本原则就是不做反向需求和无差异需求,基本需求必须做*。对于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各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战略部署,竞品现状和掌握资广东会具体判断分析。

总的原则就是,MVP 提供给目标用户群的价值,要大于或者至少等于旧体验和替换成本之和。

*注:基本需求可以认为是必须做的,不做、做不到位纯属投机取巧,所以并不推荐在基本需求上偷工减料。但是以下情况下可以例外:

1. 认错基本需求,把非目标用户的基本需求或者目标用户的无差异需求当成基本需求。这可以说是很倒霉了,及时收手也挺好。

2. 已经累计了强大到可怕的替换成本。参考当年的 iPhone 4 天线门事件,苹果是凭借其累计的广东会优势、品牌声誉和用户习惯才没丢掉江湖地位,但打击也是相当大了。

产品投放市场后,会收集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需求,包括用户直接反馈的,用户研究获取的,数据分析得到的,老板的idea,各个同事的idea,你自己的idea。

Idea 是很廉价的,别说是天广东会产品亲密接触的同事老板,即使随便去街上抓一个路人甲,他都能给你一堆 idea。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不是想出 idea,而是能准确筛选。
面对一堆来自四面八方的所谓的”需求“时,既不能全盘接受,也切忌拍脑袋随机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理解,整理,验证,分层,排序。

1. 理解 。设计师最基本的素养就是要理解需求,需求不是解决方案,而是问题。面对一堆夹杂着问题和解决方案的”需求“,首先要做的就是拆分,把解决方案还原为问题。然后多问几个 why,找出根本问题。

2. 整理 。把还原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很多时候其实很多 idea 都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3. 验证 。根据对问题掌握情况,用户了解程度及项目进度要求,酌情通过桌面研究,竞品分析,数据分析和用户访谈等研究方式验证问题的实际情况,给下一阶段分层打基础。当然,很多时候这一步在收集需求时就已经完成。

4. 分层 。还是采用之前说的 Kano 模型将需求按照五个层次划分。

5. 排序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业务需求会增多,跟 MVP 阶段主要以用户需求为主截然不同。虽然大多数业务需求跟用户需求是吻合的,毕竟用户体验至上。但也有些业务需求是属于用户的无差异需求和反向需求。

由于跟 MVP 阶段不同,这里的目标不仅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用户价值的最大化,业务价值也要尽量做到最大。所以基本需求必须做,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仍然是根据战略部署,竞品现状和掌握资广东会具体分析做多少及做到什么程度。

对于反向需求和无差异需求,如果没有业务价值,还是一样不做。如果有业务价值,反向需求尽量婉拒,坚守住设计师作为用户代言人的最后尊严。而无差异需求就从了吧,毕竟还要混口饭吃。

上面主要讲了选择需求时要精准,下面讲讲设计解决方案时的关键 - 精简流程。

另一个使产品简单的要素是精简操作流程,让用户不用思考就能达成目标。

在行为设计学领域,斯坦福大学教授 B.J. Fogg 提出过一个经典的行为模式 B = mat,即如果想让一个人按照你的预期行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只有满足了前两点,你的提醒才有意义。如果一个人根本没有意愿,你发的广告就会被视为垃圾信息。如果他有意愿购买,但是购买流程太复杂,他会感到困扰,索性也就放弃了。

人的意愿是很难改变的,创造需求可行性太低。作为产品设计师,应该把精力放在精简流程上,服务好那些对你的产品有需求的用户,让他们很容易就能通过你的产品达成目标。

那么该如何精简流程,让用户不需要思考呢?主要有三个着力点: 删简步骤,优化操作和轻松认知。

一些常见的处理方式:

自动化处理 。微信付款输完密码后,不必按键盘的确认按钮就能自动发送付款申请。

把常用选项设为默认 。设置默认发货地址,就不用每次都重新输入。

操作可逆而不是确认前置 。发送邮件时提供撤销按钮而不是确认是否要发送。

删除多余路径 。同一场景下,不要提供两个不同路径去实现同一目标。

提供快捷方式 。Android 直接下拉就能打开流量开关,而不像之前的 iOS,非得去设置里面才能打开。
基本上就是借助一些多年来业界积累的可用性原则,这里列举几个常用的:

给出状态反馈 。链接 hover 时有下划线。

主要操作元素在合理范围之内尽可能大 。像 CTA 等一类可操作的元素,尺寸要符合规范。

提供选项替代输入 。表单中尽量采用可以提供选项的封闭问题,而不是都是需要文字输入的开放问题。
信息的呈现,要尽量减轻用户的认知负担,不要有学习成本。要求是让用户一眼就能清晰地明白要如何才能达成目标:

删除 。把不必要的、说不清理由的信息通通删去。

组织 。将相似的、有关联的信息尽量摆在一起。

隐藏 。隐藏有用但不是必要的信息,并提供入口。

防错。 发生错误时,给用户及时反馈。

帮助 。给用户提供适当的帮助、提示信息。

一致 。信息的呈现要尽可能保持一致,包括文案,组件,样式等。
对于大多数产品,能做到简单已经非常不错了,特别是随着规模的增长,保持简单,实属不易。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帮用户高效地完成目标,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情感需求。

例如涉及到付款的场景,用户会担心款项有没有支付成功,这时候效率反而没有安全感重要。所以尽管系统可以立即扣款,在跳转新页面前,应给用户明显的反馈告知付款成功,这样能让他更加安心。

效率固然重要,但极致的简单可能会让用户觉得单调乏味。 不妨在合适的场景试着给产品增添一些个性,比如幽默、有趣等。这样可以让产品更逗人喜欢。

例如 Dropbox paper 在添加评论时,可以选择发一些有趣的 emoji,符合现在人们聊天的习惯,大大增添了多人协作的乐趣。

上文说的都是用户目标比较明确的工具类产品。 对于一些服务类型的产品,特别是涉及线下场景的服务时,用户很多时候并不追求高效地达成目标,而是希望享受优质服务带来的体验。 这种情况下的设计,重点不是尽量让服务简单高效,而是要着重加强某些瞬间的体验。

希斯兄弟在《强力瞬间》中指出,人对一段经历的感受,来自于少数关键时间节点的印象,而不是很长很长的细节。作为商家,要想让客户满意,并不用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只需做到” 多数可遗忘,偶尔特漂亮 “:大部分服务普普通通,不要太差也不用太好,把少数关键瞬间的体验做到极致。

宜家会在出口处给顾客提供1元钱的冰淇淋,给他们留下一个终点的好印象。这样即使在购物过程中有一些不好的体验,比如要自己从货架上搬货物,要排长队结账等等,顾客在回想起这段购物经历时,仍然会感到满意。

对于娱乐类型的产品,比如游戏、影视等,用户没什么明确的目标,追求的也不是效率而是感觉、情绪等,这时候简单反而会让用户丧失乐趣,所以要相反地增加一定程度的复杂性,设置一些能让用户沉浸的挑战。

所以对于工具型产品,设计师在追求简单的同时,要照顾到用户的情感需求。对于服务型产品,要关注用户某些瞬间的感受,把关键瞬间的体验做到位。而带有强烈娱乐性质的产品,相反要考虑增加些复杂性。

总而言之,简单是绝大多数追求效率型产品的核心设计原则。希望产品设计师以简单为目标,在自己可控范围内,尽量让产品简单些,帮用户提高效率,帮公司提高效率,帮自己提高效率。

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_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包括

二、产品设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原则1:用户界面应该是基于用户的心里模型,而不是基于工程实现模型
就是把后台本来很复杂的事情通过设计符合用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浏览方式或操作方式。其实这一点是设计师把生活中的细节和数据结合的凝聚点,用户的心理模型抓的越准,界面就会越优秀。
#左边界面#:大众点评新版的价格的搜索就比之前改得更符合用户心里模型;
#右边界面#:食神摇摇的摇动手机找餐厅更加符合大众用户的心里,大家应该都有那种中午不知道去哪家餐厅就餐,那么就摇一摇来随机抽出一个附近的餐厅。
原则2:培养用户使用情景的思维方式做设计
要做到这个原则其实是很难的,需要长期的实战经验才能做到这点。
那我们都知道米聊出的比微信早,但后来被微信反超,个人认为不光是QQ帮了微信很大忙,比如用户登录门槛低,用户来源,广告打得响之类的,其实在用户使用情景方面米聊研究的没有微信透彻。
对于一个社交即时通讯产品,添加好友的功能是好友汇聚的来源,虽然米聊微信都绑定手机通讯录,但话又说回来,用户找手机通讯录联系人语音聊天的还是比较少。添加好友是引导用户去发现好友,找好友, 碰好友的一扇门。所以对于这么重要的功能放置在应用程序的哪个位置,在产品前期就会让用户明显的去选择用哪个应用,因为聊天工具的前提是要有广东会你聊天。再回到现实的界面广东会,看看下面的对比:
微信1.0的时候(我这里只截了4.0的图)把添加好友放置主Tab上,方便用户很快的添加好友。
米聊2.0时还是把添加好友放置在好友列表的第一排,用户很难发现
原则3:尽量少的让用户输入,输入时尽量多给出参考
移动端的虚拟键盘一直是科技界无法解决的一个难题,虚拟键盘的主要缺点:1.输入定位无法反馈,所以无法形成高效的盲打;2.虚拟键盘的空间限制,手指的点击经常造成误按。光是上面这两点就让虚拟键盘在输入上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在设计应用程序时,只要遇到Input Box的控件时,首先就要想到尽量让用户少输入,或者智能的给出参考。
百度音乐的搜索先是把近期最热门的歌曲依次排列在列表中,当有字输入时,会出现歌手的候选词,这里值得称赞的是百度音乐的搜索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字来判断用户是搜索歌手还是歌名。
百度地图也是我用得比较顺手的一个地图导航应用,在减少输入方面也做的比较出色,百度地图拥有cookies功能, 另外就是百度搜索的技术应用在地名的匹配中也很让人欣喜,在用户输入到一半的时候,下面的候选列表就出现了目标地址,用户直接停止输入点击列表即可。
原则4:全局导航需要一直存在,最好还能预览其他模块的动态
全局导航在Web交互设计中比较容易做到,在手机移动端全局导航要看产品设计的需求,什么功能需要全局导航,社交应用通常是:消息,通知,请求;音乐视频应用通常是:下载,搜索;工具类产品经常是核心工具条(tool bar) 比如浏览器,语音助理,音乐识别应用等等。
全局导航的价值在于可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丢失信息,减少主页面和次级页面之间的跳转次数,当然全局导航中的info-task要能在当前页面完成,如果需要跳转到新界面,就会失去全局导航的意义,因为当出现多个info-task的时候,就需要用户不停的进入全局导航页面来完成。
Facebook 的朋友请求,消息,通知都是采用全局导航的方式,就是面板设计的丑了些~
米聊的通知中心,里面包含的通知类型蛮多的,显得有点凌乱,希望下面的版本会筛选归类
原则5:提供非模态的反馈,不打断任务流
模态弹出框的书面名称在iphone OS中称作:Alert-box,在Android OS中称:Pop-up box, 我们都知道弹框会打断任务流,所以在有限的屏幕上怎样让这些弹框弱化,或者说优雅、绅士的提醒用户,这个需要设计师来定义。
模态是指界面中只有提醒弹框才具有可交互行为,其他一切都不可操作;非模态不会把提醒做成弹框,可能会处理成List Notification, Toast list等方式来提醒用户。
Gmail是第一个把删除的模态弹框设计成List Notification这种方式的,提醒用户撤销刚才的删除操作,这种非模态的处理,让删除的流程更加顺畅和轻松自如。
K歌达人第二版的弹框就是模态处理,界面很不友好,用户在K歌过程中要被打断三次才能发表一首自己唱的歌曲,所以降低了用户的参与度。
原则6:不要让用户等待任务完成,用户还要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移动互联的核心就是给用户带来移动体验的方便和高效,这是 移动互联网Apps需要考虑的,用户在使用你产品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碎片时间, 所以在设计上尽量让用户在短时间内熟悉我们的产品,知道这个产品的诚意,特别是某些等待界面需要设计,不能把一个很枯燥的等待界面呈现在用户的面前,那用户很快就会换其他apps。
在Instagram 拍完照片后,点击上传后,它的处理方式是回到首页的位置,告诉你的照片正在提交,并不是显示一个上传进度的界面,让用户看那上传百分比。因此,我们在设计米吧上传歌曲文件时也只是告知用户后台正在帮你上传,叫用户放心,用户自然就会去玩其他的功能,没有让用户焦虑的等待,等上传完毕时,我们再用Toast list通知用户已经上传成功,这样把查看上传结果的主动权交给用户。
原则7:自动保存用户的输入成果
在移动端,由于输入面板的复杂性,而且触摸输入没有物理按键的反馈自然,特别是手机上去输入一段文字或者信息,对用户而言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对产品而言,用户的在你的产品中输入是一个很值得庆幸的事情,所以设计人员需要让你的apps自动保存用户的输入成果。
微博官方的手机客户端在用户输入信息后,点击左上角的叉时会弹出Action sheet来询问,确认是否要放弃,或者保存为草稿;path的处理则更为人性化,在处于断网的情景下,用户依然可以发布照片和文字,当然后面联网成功后,系统会自动上传,只是发表时间是连网后发布的时间点;Instagram的评论也很友好,在断网或者网络情况不稳定的情景,用户输入的评论依然可以发布,后面会有一个叹号提醒用户稍后发布或者重试,提升了用户参与的积极行,同时活跃了社区。
原则8:为了程序响应的速度,设计有时候需要担任掩护的作用
科技并不是万能的, 技术依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最需要优化和完善的,作为技术的盟友我们设计人员也需要辅佐他们,让用户觉得程序原本就应该是这么运行的。特别是程序响应的速度很多时候不光是技术的问题,与网络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时候设计人员需要考虑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帮助程序来掩护这些瑕疵,让用户感觉到在使用时是流畅的。
#随后实现# Instagram帖子“赞” 不管对参与者还是帖子作者都是激发其积极性活跃社区氛围的重要功能,所以在程序的响应方面一定要具有可用,易用的特性,我们看左图中,“赞”的按钮已经现实“已赞”,同时我们看红色框内的“菊花瓣”就知道后台在loading赞的数据,所以这就是设计的巧妙之处,先让用户感知到程序是非常快速的,而不是等loading完之后再显示“已赞”;
#提前传输# Instagram中发布帖子的时候,用户处理完照片点击“上传”按钮就看到中间的界面,这时候界面是让用户去为自己的帖子输入一个主题,或者去设置分享等功能,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红色框中的“菊花瓣”,很明显后台已经开始传输刚才上传的照片了,所以当用户在点击“完成”时,数据只需要上传剩下的一部分,让用户感知上传很广东会;
#边唱边完成# 把伴奏和用户的歌声合成为一首音乐时需要后台处理大量的数据,如果分步做就要让用户等待比较长的合成时间,为了让用户不用枯燥的等待合成,我们需要后台在用户唱歌的同时,后台就已经开始把唱过的伴奏和歌声合成。

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_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包括

三、设计产品的十大可用性原则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是Jakob Nielsen提出,用来评价用户体验好不好的十个标准,虽然这是在web时代设计的标准,但依然可以给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做参考。

一、状态可视原则

意思就是所有的动作都可视,可视的意思就是能够获得反馈。也就是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能给予用户反馈的就用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出来。比如,在请求网络的时候,我们会有个正在请求的弹框。

有些显示比较简单,但有些显示会比较复杂。比如在配送的时候,实时显示人/物的地址。但思考的本质还是可视化原则。

二、贴近场景原则

这个之前我有具体讲过,设计产品的时候要符合用户的使用场景。

三、撤销重做原则

对于用户的操作,要支持回退。但有些业务操作是没办法回退的,所以这类操作就会做的相对复杂一点,比如在转账的时候,还会需要你手机验证码。其实也是一种避免误操作的方式。

四、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包含很多方面,不仅仅只是视觉风格一致性。在用户操作方式上,在产品品牌、公司高层行为价值观上都要求保持一致性。

五、防错原则

说白了就是防止用户的一些错误操作。防错有两种,一种是让事情不发生。比如,在用户操作上给予提示。又或者在研发的时候就作出一些限制,像手机文本框就设置好不支持输入字母和符号。

另一种防错是用户操作上的,像那种没办法撤销回退的操作,给予多次确认提醒。

这里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对研发人员来说,在写程序的时候,要考虑一些被攻击的场景,这样就需要识别一些错误的指令。如果不作判断,很容易被攻击。

六、协助记忆原则

这个我自己理解的意思是:用户输入的数据,系统应该记住。尽量减少用户的操作。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第一,用户在提交某些信息的时候,系统可以汇总给用户做个确认。

第二、用户的操作历史可以追溯,在某些场景下对用户很有用。

第三、减少用户的时间,本身就是产品努力的一个方向。

七、灵活高效原则

灵活和高效两者相互包容、相互制约。在大公司,如果有一个简单的体验问题想要修改,可能走流程要1-2周。而在小公司,在产品在微信群里发出消息到解决,可能就3分钟。

跑偏了,回到用户身上。灵活高效是指让用户使用更灵活更高效。很多app会有一个最近常用功能,并把常用功能放到显眼的位置。这就是遵循着灵活高效规则。

八、审美和简约设计原则

简约而不简单。就像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自己的感觉是,现在的产品,并不是做的太少,而是做的太多了。

九、容错原则

就算用户操作错了。也要有容错机制。最好的方法是让错误不发生。如果错误发生了,那么记得告知用户原因。没有人喜欢不知情。如果可以做到,还应该告诉用户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错误。

十、人性化的帮助原则

原文:帮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1、无需提示;2、一次性提示;3、常驻提示;4;帮助文档。

最好的设计就是像iPad这种,不需要说明书小朋友都知道怎么操作。反之,在需要引导用户操作的地方,要给予帮助性的提示。

PS: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同理解可留言一起讨论。

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六西格玛设计的8个基本原则:
简单地讲,六西格玛设计是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可为顾客带来价值和服务。六西格玛设计同传统设计一样,一些基本原则应该满足。否则,并非是一个成功的六西格玛设计项目。
1、性能指标适合要求的原则
每一种新产品或服务,性能指标必须达到顾客要求,这也是最低要求。新产品或服务的规格应该是清晰的,而且是可测量的。
2、实用性和舒适性的原则
每一种新产品或服务,要实用性和舒适性相结合,能使顾客满意,新产品设计要新颖,要符合美学原则。
3、广东会性和超前性原则
每一种新的发明创造,能起到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优秀的六西格玛设计师,是人类文明的开拓者。设计的项目具有广东会精神和超前意识,为顾客带来新的愉悦,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类作出贡献。
4、工艺性和可制造性原则
每一种新产品或服务设计出来,要能够形成商品,并快速投放市场,应该具有好的工艺性或可制造性。无论是加工或组装,工艺性能要满足制造要求,且夹具及辅料要最省,广东会零部件要省,标准化程度要高。
5、可靠性原则
每一种新产品或服务设计出来,新产品要有一定的可靠度,满足顾客的预期使用寿命,为顾客真正带来价值。
6、可维修性原则
每一种新产品设计出来,在保障使用的前提下,可维修性也要提出来。尽量模块化、标准化、广东会化,拆卸维修方便,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广东会(中国) -官方网站顾客的期望。
7、成本效益原则
每一种新产品的设计都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问题,找到一个顾客与提供商的成本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六西格玛设计师要系统考虑,全面统筹,给顾客带来价值的同时,要考虑给股东或社会带来价值。
8、安全性原则
每一种新产品或服务投放市场,应该是安全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六西格玛设计师要充分考虑设计的稳健性,提供必要的裕量。防止失效,防止给人类和社会造成灾难。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往往是由于设计师的疏忽而酿成大祸。六西格玛设计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他们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安全性要始终牢记于心,一种新产品或服务,要为社会带来福音。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_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包括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_产品设计的五大原则包括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 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3、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 cnc1698@l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