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会

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_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原理

发布时间:2023-03-21 22:37:34 作者:定制工业设计网 23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_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原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_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原理

一、汽车蓄电池由哪几部分组成?

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由正、负极板组、隔板、外壳、连条、极柱、电解液组成;与叉车蓄电池不同,一个成品汽车蓄电池总概如下:正、负极板组分别将数片正、负极板并联焊接成组,互相嵌入;正、负极板之间用隔板隔开,放入蓄电池壳体的一个单格内,组成单格蓄电池。每个单格电池的负极板总要比正极板多一片。加入电解液后,单格电池的标称电压为2V,6个单格电池组组成一个12V汽车蓄电池。 电解液由纯浓硫酸与蒸馏水按比例配制成密度为1.280g/ml的稀硫酸,加入新的蓄电池后,硫酸根将被电池的极板吸收,电解液密度会降低,直至充电后,硫酸根被电流析出,当电解液密度又恢复到1.280g/ml左右时,可以认为蓄电池被充满电了。
铅酸蓄电池外壳由硬橡胶或塑料压铸成型,有些蓄电池外壳做成“穿壁式”结构,把连接各个单格电池的连接桥隐蔽于壳体内,表面上看它没有连接桥。载货汽车用的大容量铅酸蓄电池连接桥一般都暴露在壳体上面,这样变于维修。
电池单格与单格之间串联用的连接桥,采用的是铅锑合金,其中锑的含量极少,主要用于加强连接桥的硬度。
极柱采用铅锌合金,分正、负极。“+”为正极,“-”为负极,用久了的电池,可以明显地看出正极呈黑色,负极呈白灰色。
隔板多用气孔塑料或玻璃纤维经特殊处理做成,既透气、透水,有绝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铅酸蓄电池充电必须使用直流电,即需用充电机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才能充电。汽车上充电,通常是用一台12V或者24V交流发电机。经过硅整流二极管,将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_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原理

二、什么是广东会源汽车在整个电池包设计中的应用

动力电池包PACK的作用
PACK是广东会源汽车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它主要通过金属材质的壳体包络构成电池包主体。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芯的集成,通过热管理设计与仿真优化电池包热管理性能,电器部件及线束实现了控制系统对电池的安全保护及连接路径;通过BMS实现对电芯的管理,以及与整车的通讯及信息交换。
动力电池系统设计要以整车的设计为标准,首先要满足动力和空间的要求,同时要考虑电池系统自身的内部结构和安全及管理设计等方面。这时PACK就要考虑的就相对多些,载流量与发热量的关系、模块之间连接的稳定可靠性、模组间的温差、整包的抗震性、防水性等等。

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_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原理

三、汽车蓄电池的构造?

1、 蓄电池介绍
汽车电源系统由蓄电池和发电机并联组成,用于向汽车点火系、起动系、灯光、信号等全车电器设备供电;
2、 蓄电池的作用
(1) 发动机起动时,向起动机供给200~600A的起动电流(柴油机达1000A),同时向点火系供电;
(2) 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较低时向用电设备供电; 发电机超载时,协助发电机供电;
(3) 发电机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动势时,将发电机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4) 利用电压差吸收发电机的过电压,保护车用电子元件;
(5) 蓄电池还是ECU内存的不间断电源;
3、 蓄电池的构造
汽车用的铅酸蓄电池的构造如图1-1所示。它是由在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插入的两组极板而构成的电能储存器, 由极板、隔板、外壳、电解液等部分组成。
图 1-1 铅酸蓄电池的构造
如图所示:容器分为3格或6格,每格里装有电解液,正负极板组 浸入电解液中成为单格电池。每个单格电池的标称电压为 2V,3格串联起来成为6V蓄电池,6格串联起来成为12V蓄电 池。
4、 蓄电池使用的注意事项
(1)所使用的蓄电池的额定电压必须均为12V,进行蓄电池更换时电容量也必须一致。
(2)车辆亏电时,进行跨接电缆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只能使用带绝缘夹的跨接电缆,一定避免正负极短路。
(4)无电蓄电池在−10℃以下时可能结冰,一旦发现蓄电池结冰,则必须先将其解冻后方能连接跨接电缆,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5)汽车蓄电池亏电时,借助其他车辆绑电时,一定确保正负极是正常连接,一定遵循先安正极后安负极;取时先负后正;
(6)无电蓄电池与整车系统的连接必须正确无误。
5、蓄电池的外观检查
蓄电池的壳体有无损伤、裂纹,是否存在漏液情况,如果有这些严重情况,应立即更换蓄电池;
6、 蓄电池的电压检查
对汽车蓄电池静态电压(车钥匙处于OFF)位置时,打开引擎盖,锁车。等待10分钟以上或更久,测量汽车蓄电池电压,应为12.5V或更高即为正常;
当蓄电池电压低于12V时,证明汽车蓄电池亏电。需进行充电或检查;
7、 蓄电池正负夹子的检查
用手晃动正负夹子,判断是否松动;如果正极夹子松动,断开蓄电池负极夹子,并做好隔离。利用扭力扳手对蓄电池正极进行紧固5-8N▪m操作;然后安装蓄电池负极并进行紧固5-8N▪m操作;
8、蓄电池状态观察窗口检查(针对于有观察口的蓄电池)
打开电瓶防护垫(如果有的话),目视检查电瓶表面是 否清洁,是否有液体流出。如图2-1所示,目视检查电瓶 状态指示灯:
绿色:电瓶电量充足
黑色:充电量小或没有电
无色或黄色:电解液达到临界状态
9、蓄电池的更换操作方法
第一步:取下车钥匙;
第二步:按照先负后正的顺序,拆下旧的蓄电池;
第三步:进行新旧蓄电池对比,确认蓄电池性能相一致;
第四步:清洁蓄电池极桩和两夹子;
第五步:安装蓄电池并进行固定;
第六步:连接蓄电池正负夹子(注意先正后负),并紧固至相应扭力;
注意:进行更换时,一定要避免发生短路情况;进行部分高档轿车蓄电池更换时,由于蓄电池不能轻易断电,需要采用OBDII进行车辆供电后,再进行蓄电池断电操作;
10、蓄电池极桩发生氧化处理方法
第一种方法:定期检查,可以利用热水进行冲洗进行处理;
第二种方法:定期检查,可以利用砂子进行打磨操作;
注意:当氧化严重,线路也发生严重氧化过后,需要更换其氧化的线路。

四、亦力贴墙仪电池组怎么自己制作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一般每个极柱都要通过与一个汇流排连接以实现电池极柱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电池之间的串并联,这种连接方式需要用到大量的汇流排,导致电池组中的汇流排占用大量空间;此外,现有技术中每个极柱都与一个汇流排进行焊接,相连的汇流排之间也需要焊接,工艺较为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用于改进电池组中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电池,电池为方型锂离子电池,相邻电池的极柱之间直接相连。
5.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组中,各电池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电池的极柱之间直接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电池之间的串并联,这样的连接方式不需要用到汇流排,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降低成本,还可以减小电池组的整体体积,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此外,现有技术中,每个极柱都需要与一个汇流排焊接,相连的汇流排之间也需要焊接,而本技术中,只需要相邻电池的极柱之间直接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以减少生产工序,简化加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有些相关的部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
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中两极柱的第一种连接方式;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中两极柱的第二种连接方式;
1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中两极柱的第三种连接方式;
1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中两极柱的第四种连接方式。
13.附图标记:
14.1-电池;2-极柱;3-电池大面;4-第一凹槽;5-第一极柱;
15.6-第二极柱;61-凸起;7-第二凹槽;71-侧壁;72-底壁;
16.8-通孔;9-倒角;10-隔热缓冲垫;11-凸起结构;12-凹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池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电池1,电池1为方型锂离子电池,方型锂离子电池可以为正方体、长方体或是形状类似方体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方型电池的角部可以具有倒角设计,类似呈圆弧形;电池1包括极柱2,相邻电池1的极柱2之间直接相连。
19.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组中,各电池1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电池1的极柱2之间直接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电池1之间的串并联,这样的连接方式不需要用到汇流排,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降低成本,还可以减小电池组的整体体积,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此外,现有技术中,每个极柱2都需要与一个汇流排焊接,相连的汇流排之间也需要焊接,而本技术中,只需要相邻电池1的极柱2之间直接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以减少生产工序,简化加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20.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极柱2位于电池大面3的边缘处,电池1呈长方体,电池大面3指电池1的六个表面中面积最大的两个表面。
21.电池1沿垂直于电池大面3的方向排列,电池极柱2设置在电池大面3上,可以便于相邻电池1的极柱2直接相连,以实现各电池1之间的串联或并联。
22.最优的,极柱2设置在电池大面3的边缘拐角处,这样,电池极柱2不被遮挡,显露在外,可以便于进行极柱2之间的连接操作。
23.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大面3设有第一凹槽4,极柱2设置于第一凹槽4内。
24.一般,电池组还包括隔热缓冲垫10,隔热缓冲垫1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1之间,即位于两个电池大面3之间;本实施例中,极柱2设置于电池大面3的第一凹槽4内,当隔热缓冲垫10厚度发生变化或者电池1发生膨胀时,可以避免对极柱2造成损伤,能够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能。
25.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相邻电池1的极柱2之间焊接,可以采用激光穿透焊接或者激光对缝焊接等方式,实现相邻电池1之间的电连接。
26.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相邻电池1的极柱2之间通过搭接、卡接和插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进行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使得极柱2之间快速装配和紧密贴合,并保持极柱2之间的贴合间隙,进而方便两个极柱2之间进行连接操作,提高二者的连接强度和连接效率。
27.例如,由于相邻电池1的极柱2之间卡合或插接的限位作用,在通过电池1堆叠工装进行电池1堆叠时,可使得电池极柱2快速装配到位,进而可实现自动化堆叠和装配,提高堆叠装配的效率和精准性,且在对相邻电池1的极柱2进行焊接时,由于相邻电池1的极柱2贴合紧密,避免出现虚焊等现象,汇流排之间的焊接效率和良率也能够得到提高;进而,可以提高电池1之间的装配连接效率。
28.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极柱2包括第一极柱5和第二极柱6;第一极柱5设
有第二凹槽7和/或通孔8内;相邻的两个电池1中,一个电池1的第二极柱6至少部分插入另一个电池1的第一极柱5的第二凹槽7和/或通孔8内。
29.示例性的,第一极柱5设有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包括两个侧壁71和一个底壁72,第二凹槽7的侧壁71与电池大面3垂直,即第二凹槽7的深度方向垂直于电池1的堆叠方向。采用激光穿透焊接时,激光穿透第二凹槽7的一个侧壁71以实现第二凹槽7与第二极柱6之间的焊接,而第二凹槽7的另一个侧壁71可以作为激光遮挡板,避免激光损伤电池1的绝缘层和/或壳体。另外,由于第二凹槽7的深度方向垂直于电池1的堆叠方向,第二极柱6插入第二凹槽7内的深度可以根据需求改变,即第二极柱6与第一极柱5可以沿着电池1的堆叠方向相互移动,以兼容隔热缓冲垫10的厚度,同时为电池1的膨胀提供一定缓冲的空间。
30.示例性的,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侧壁71靠近第二凹槽7开口的一侧边缘弯折延伸以形成凸起结构11和/或凹陷结构12,第二极柱6连接于第二凹槽7的一端设有凹陷结构12和/或凸起结构11,以用于与第二凹槽7的凸起结构11和/或凹陷结构12插接配合。此时,第二凹槽7的开口边缘与第二极柱6之间的焊接缝隙的轨迹为折线或曲线,两者之间采用激光对缝焊接时,能够增大焊缝的有效熔接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极柱5与第二极柱6的连接强度以及过流面积。
31.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凸起结构11和/或凹陷结构12可以为梯形,当第二极柱6与第一极柱5配合时,第二凹槽7的梯形结构具有导向作用,便于第一极柱5和第二极柱6之间的插接操作。
32.或者,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凸起结构11和/或凹陷结构12也可以为矩形,矩形的长边与电池1的堆叠方向平行,进而,沿电池1堆叠方向上,第一极柱5和第二极柱6之间允许相互移动错位,以兼容不同厚度的缓冲垫,并且为电池1的膨胀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
33.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第一极柱5设有通孔8,通孔8与电池1内部连通,被配置为注液孔,用于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第二极柱6设有可与通孔8插接配合的凸起61;相邻的两个电池1中,一个电池1的第二极柱6的凸起61与另一个电池1的第一极柱5的通孔8插接配合;凸起61插入通孔8的深度可以调节,以兼容隔热缓冲垫10的厚度,凸起61处设有倒角9,具有导向作用,方便两个极柱2之间的插接配合;将第一极柱的通孔8作为注液孔,可以省略在电池1外壳上另外设置注液孔的工序,并且,在第二极柱6的凸起61与通孔8插接配合时,即可以直接将该注液孔密封,无需额外进行密封工序。
34.具体的,第一极柱5的通孔8和第二极柱6的凸起61为过盈配合,电池1组堆叠时存在预紧力,保证了在过盈配合的情况下,第一极柱5和第二极柱6之间可以实现电连接;或者,可以在第一极柱5和第二极柱6插接配合的位置涂导电剂,导电剂为能够粘结金属的导电胶,如环氧树脂导电胶、酚醛树脂导电胶、聚氨酯导电胶、热塑性树脂导电胶和聚酰亚胺导电胶等,这样也可以实现两极柱2之间的电连接,另外,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对通孔8的密封;相较于在上盖单独设置注液孔再密封的现有技术,本技术可以简化生产工序,提高效率。
35.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二极柱6在靠近第一极柱5的一端设置有倒角9,倒角9可以为圆角或者斜角,倒角9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第二极柱6和第一极柱5之间的卡接或者插接操作。
36.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电池1的极柱2之间设有导电剂,两极柱2之
间可以通过导电剂实现电连接。
37.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中的电池组,可以为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
38.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组中,电池为方型锂离子电池。当该电池组用于电池模组时,可以在电池组的电池排列方向的两端设置端板。当该电池组用于电池包时,可以在电池包的箱体内直接设置多个该电池组,也可以在箱体内设置多个电池模组。
39.具体的,采用本技术的电池组所组成的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具体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40.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41.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_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原理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_电池组外壳体结构设计原理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 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3、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 cnc1698@l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