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会

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_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公司

发布时间:2023-02-22 13:41:13 作者:定制工业设计网 9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_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公司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2 武汉光电子产业(1970s)
  • 高德红外股票
  • 武汉支柱产业及支持产业发展方向
  •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_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公司

2 武汉光电子产业(1970s)

//zhuanlan.zhihu.com/p/498968811

邮电部建立于1954年9月,前身是组建于1949年10月的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1955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专门的北京邮电学院,1957年仿照东欧集团成立邮电科学研究院。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产业部,国家邮政局为其管理的国家局。邮电部从此被正式撤销,其职能由信息产业部与国家邮政局接管,其后信息产业部再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1 与光纤结缘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培养更多邮电专业技术人才,助力新中国邮电事业的发展,国内先后成立了一批邮电技术专科学校和学院。其中,有一所学校,位于华广东会镇武汉,名叫 武汉邮电学校 。文革开始后,武汉邮电学院的发展陷入停滞。1969年,这所学院被撤销,改为邮电部528厂。1974年2月23日,邮电部正式发文,在528厂的基础上,成立了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光纤之父,赵梓森生于1932年,是广东中山人。1949年,他高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后来,因为对农学不感兴趣,所以退学重考,考入了位于上海的大同大学。1952年,大同大学被撤并,其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广东会等高校。于是,1953年,赵梓森以上海交大毕业生的身份毕业。

1954年9月,赵梓森结束实习,被分配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武汉电信学校,成为一个普通老师。后来学校变工厂,他也从老师变成了技术员。1971年,邮电部电信总局将此前在北京邮电科学研究院立项的一个大气激光通信项目调入528厂。厂领导不太看好这个项目,将赵梓森任命为项目组负责人兼光通信研究室副主任。于是,赵梓森正式开始接触光通信。

当时,受1966年高锟那篇经典论文的影响,国内已经有机构开始研究光纤通信。1972年3月,中科院福州物质结构研究所启动了名为“723”机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就是为了研制光纤。赵梓森对光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仔细研读了高锟的论文后,他还专程前往福州,参观福州物结所的研究进展。从福州返回武汉后,赵梓森果断向528厂的领导建议,将光纤研究纳入厂里的科研规划。不仅如此,1974年8月,赵梓森还专门撰写了《关于开展光导纤维研制工作的报告》,并先后向邮电部科技委和国务院科技办公室作详细汇报。

不久后,国务院科技办公室同意,将光纤研制项目列为国家“五五计划”的重点赶超科研项目。邮电部科技委也将该项目列入了《邮电部十年科研规划》,拨发经费给予支持。就这样,武汉邮科院正式走上了光纤通信的研究之路。

1977年,赵梓森领导的10人团队,在经历了氢气爆炸、化学中毒等无数挫折之后,终于在一个简陋的清洗间里,拉出了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创造了历史。当时,这根光纤是一根短波长、阶跃型光纤,长度为17米,损耗为300dB/km。

赵梓森拉出第一根光纤后,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即便是武汉邮科院自己,也没有太把光纤当回事。作为直属邮电部的科研型机构,武汉邮科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不是光纤通信,而是同轴电缆、微波、载波、传真、电报,以及毫米波通信。

不久后,赵梓森迎来了一次机遇。

当时,全国都在宣传“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邮电部就搞了一个“学大庆”展览会。在展览会上,赵梓森的“玻璃丝通信”大放异彩,获得邮电部部长钟夫翔和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认可。很快,邮电部就将光纤通信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然后,整个武汉邮科院的研究方向,整体转向了光通信。谁也没有想到,赵梓森和他的“玻璃丝”,就这样改变了武汉邮科院的命运,也改变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命运。

2 体制改革

1985年,武汉邮科院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命运转折。这一年,国家开始推动国有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作为邮电部直属的两大研究院之一,武汉邮科院也在改革之列。1986年,武汉邮科院的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当时,邮电部提出每年减少武汉邮科院20%的经费,到1990年,武汉邮科院必须实现经济上的完全独立。这个压力,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1987年,江廷林开始担任武汉邮科院的院长。在他的带领下,武汉邮科院将下属的激光通信研究所、固件器体研究所、光纤光缆研究部、市场经营部等若干部门 , 调整组合为 光电端机 、 光纤光缆 、 光电器件 、 无源器件 共四个复合型经济实体。

每个经济实体,均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模式进行管理 , 各自具备科研、开发、产业、营销四大功能。(其实就是分公司了。)为了进一步发挥企业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武汉邮科院还在财务管理上采用了“一级管理,二级核算”的独立核算机制,不断拉开四个经济实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鼓励经济实体之间的竞争。在改革举措的刺激下,武汉邮科院的科研能力和市场表现大幅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

1988年5月,武汉邮科院与武汉信托、荷兰飞利浦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光纤制造公司,命名为 长飞光纤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长飞之外,武汉邮科院还先后向江苏吴江电缆厂和浙江广东会通信材料厂输出设备和技术。这两家企业,也就是今天的广东会和富通,同样是行业知名的光通信企业。

1988年,在武汉邮科院的支持下,国内在“武汉—荆州”建成了第一条省级光纤干线。这标志着我广东会广东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一年,全国共铺设光缆1.7万公里。1989年,同样是在武汉邮科院的主导下,国内完成“合肥一芜湖”的我国第一条四次群单膜直埋式光纤通信工程。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电信网络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国家“八横八纵”骨干网的建设,极大地刺激了光纤、波分市场的需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武汉邮科院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业绩不断增长,始终在国内光通信企业中处于领导地位。1993年,“上海—无锡”国家一级干线光通信工程正式开通,意味着国内光广东会达到国际水平。

还是这一年,由武汉邮科院总负责,国内完成了全长4700公里的京汉广架空光缆工程。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架空光缆工程,打通了中国南北通信的大动脉,也打破了我广东会通信一级干线被国外设备垄断的历史。在那之后,武汉邮科院率先推出了国内第一套565M PDH、第一套2.5G SDH、第一套10G SDH,以及第一套32*2.5G波分复用系统。

整个八九十年代,邮科院几乎承担了国家光纤通信领域所有的重大科研课题,取得了三百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1995年,武汉邮科院的产值达到5.5亿元。

3 烽火诞生

1995年前后,国内电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电信重组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相继实施,我国电信市场从垄断走向开放,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当时中国大陆电信网使用的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在业内流传着“七国八制”(产品主要来自7个国家,涵盖8种制式)的说法,造成了互联互通的复杂性和通话质量低下。当时为了加快经济建设,国家鼓励邮电广东会改造,提倡“市场换技术”。尽管这一政策加快了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客观上也导致了电信网设备一直依赖进口,形成垄断。

虽然此前武汉邮科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体制改革,但自身传统事业单位的体制并没有发生改变。邮科院的内部,仍然存在观念落后、机制不活、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束缚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也使得自己在竞争中落于下风。

很快,1999年,武汉邮科院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那一年,国务院颁布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文件,鼓励科研机构面向市场化,进行企业化转制。

1999年5月28日,时任总书记亲自到武汉邮科院视察,鼓励他们大胆改制。于是,这一年的年底,12月25日,武汉邮科院联合国内其他10家企业,共同组建成立了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烽火通信”。

4 烽火子公司

光迅科技。它是烽火系里最有实力的公司之一。光迅科技全称是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武汉邮科院下属的固体器件研究所(成立于1976年)。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光器件、光模块等,服务对象是华为、烽火和中兴等设备厂商。它是国内第一家具备光电器件芯片关键技术和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光迅科技还100%控股了一个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也就是常说的WTD。这家公司成立于1980年,做光有源器件,很有实力,知名度也很高。2012年,武汉邮科院将其划给了光迅科技。

武汉虹信成立的时间很早,1998年就成立了,当时是为了研究移动通信直放站的课题。后来,虹信的业务逐渐扩展到室内分布系统、天线、视频监控、开关电源等领域。竞争不算激烈,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广东会通信全称是武汉广东会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其实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长飞光纤的最早股东之一——武汉信托。虽然广东会通信是上市公司,但主要业绩依赖于长飞,自己的核心业务比较杂,从事一些物联网、节能照明、通信配套等产业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16年起,广东会通信进行了业务转型,剥离了传统的通信业务。核心业务转型为基于卫星(北斗)导航应用和行业信息化需求,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至于效果嘛,反正就是不好,一度濒临ST。

武汉广东会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原来是武汉广东会大学下属的一个企业,成立于2000年,以光纤传感器为主业。2009年,烽火创投收购了广东会光科。后来,广东会光科发展成为基于新一代光纤传感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2016年在创业板上市。

5 烽火子公司

2011年,武汉邮科院设立 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实行邮科院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化改革。

邮科院除光纤广东会与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网锐实验室、研究生教育及后勤公司外,其经营实体全部平移到烽火科技集团。事实上,邮科院和烽火科技集团是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基本上可以等同。
2011年,我国通信网中每9公里光缆,就有2.5公里是由武汉邮科院研制生产的,还有5公里,来自邮科院曾技术扶持过的国内制造企业。在光电器件方面,邮科院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稳居领先地位。2012年,武汉邮科院(烽火科技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年增幅达到20%。他们的光通信系统设备及光纤光缆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三位;光器件产品排名国内第一;直放站和室内覆盖系统排名国内第二;光纤收发器排名国内第一。

此时的武汉邮科院,已经由一个科研院所,发展为中国领先、世界知名的信息通信领域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企业。

2018年7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电信广东会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重组之后,两家公司将并入新成立的 中广东会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也就是说,烽火与大唐合并,变成了“中广东会科”。

6 长飞光纤

1988年由原中国邮电部、武汉市政府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共同投资兴建;后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广东会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武汉广东会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共同经营。

//baijiahao.baidu.com/s?id=1714876577287369600&wfr=spider&for=pc

创史:率先创办激光专业  确立国内学术地位

武汉人知道“激光”,还是原华中广东会院长朱九思1971年到教育部开会时头一回听说。当时,国内只有中科院从事激光研发。看好这项新技术的发展前景,朱九思回到武汉后,很快就开设了激光专业。

1978年,学院的李再光教授发现国内研发的高功率二氧化碳横流激光器,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有很大差距,决心自主研发。于是,华中广东会光学工程系应运而生,研制出的国内首台2kw高功率二氧化碳横流激光器,为学院获批国家级实验室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老一辈专家的拼搏努力下,上世纪80年代初,华中广东会的激光技术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武汉相继成立了数家以高科技激光产品为主的企业,以楚天激光、华工激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很快涌现。

创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武汉激光“产学研”融合发展

武汉科教资源雄厚,光机电多学科交叉互联,产学研融合是天然优势,但三者并非最初就是有机一体。

1997年,华工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整体改制为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广东会的前身,由此开启了市场化运作之路。公司的实验室技术水平并不输国外同行,但产品利润却几乎为零。在激光器方面有所研究,但是做成激光装备,比如说激光切割、激光加工应用等方面还是缺乏经验的,也没有基础 。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很快就获得了一些技术方面的资源。

多年来,从广东会走出了中国第一台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皮秒激光器、飞秒激光器等产品,都已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哪里有需求,武汉激光产业的研究方向就聚焦到哪里。

广东会:打通广东会链与产业链 面向未来做强价值链

进入21世纪,光纤激光器兴起。2007年,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掌握光纤激光器技术的闫大鹏博士回国,与广东会合资创立锐科激光,开启了中国工业光纤激光器的国产化产业化进程。(2011年航天三江入股)

2013年,首台国产万瓦光纤激光器在锐科激光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研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历史,让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从最初的700多万元直接降到了70万元左右。2016年,锐科激光联合广东会起草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并参与编制了我国首个激光产品的国际标准。如今,锐科各类光纤激光器生产规模全球第二、全国第一,市场份额广东会年位居全国第一。

东湖高新区激光企业已达200多家,激光企业密度全国领先。广东会年,激光企业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覆盖高、中、低功率各类气态、固态和光纤激光企业,在激光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医疗激光设备等领域,形成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目前,武汉的激光产业发展已形成“五大”片区,即江岸区,为中小功率激光企业;光谷大道,是激光产业长廊;光谷庙山,则是广东会园区;青山区,钢铁激光焊接;沌口开发区,汽车激光焊接。

广东会康、华为、中兴、联想、广东会、华广东会电等相继落户“武汉•中广东会谷”。

1 华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广东会(ICT)解决方案供应商,2007年在武广东会立华为武汉研究所,2011年入驻武汉未来科技城。

//zhuanlan.zhihu.com/p/45086108

2 华广东会电

华星三期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建厂武汉光谷,创武汉市单体项目投资之最。LTPS面板属高端面板,目前国内仅两条生产线,作为武汉市战略性广东会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的领军代表,华星进一步乘胜追击后将实现LTPS、AFFS、OLED、Touch panel等新技术的应用。

//display.ofweek.com/广东会-11/ART-8321301-8500-30470868.html

//zhuanlan.zhihu.com/p/120713937

3 广东会(中国) -官方网站

武汉广东会(中国) -官方网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17日,由广东会(中国) -官方网站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和湖北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为16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要从事液晶显示器及相关材料、设备、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销售,提供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技术转让,并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
//zhuanlan.zhihu.com/p/44730299

//szfzg.wuhan.gov.cn/book/dfz/bookread/id/117/category_id/11243.html 东湖高新区志

1998年7月22-31日,应我国台湾光电协进会的邀请,我参加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团一行6人由当时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陈良惠研究员带领去台湾作了为期9天的参观访问。台湾光电协进会是台湾光电子的行业性协会。在台访问的最后一天是两岸学者的交流。陈良惠团长介绍了我广东会息光电子方面的研发情况。我介绍武汉地区光电子(激光、光纤、光电子器件、光通信系统等)的发展状况。这一活动在赴台之前并未安排,且当时还缺乏计算机制作的PPT,只是使用透明胶纸的投影。

在我的发言中展示了一幅武汉在国内颇具优势的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光纤通信系统设备、高功率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等光电子研究与生产企业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而且这些企业均分布在华中广东会大学周围。当时华中广东会大学在激光器件和激光加工方面有很好的国内优势,有国内最早获批准的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个国家激光加工工程中心,有第一批获准的“物理电子学”博士点,主要培养激光技术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我所在光电子工程系在激光、光纤通信、红外和光学仪器方面还培养较多本科、硕士广东会士的各层次人才。

//zhuanlan.zhihu.com/p/44730299

20世纪80年代我们学校的一些毕业学生在学校周围创业,如创办了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团结激光等企业。有些毕业生成为周围一些光通信、光电子企业内的高级管理人才或技术骨干。在华中广东会大学东边有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中外合资长飞光纤光缆厂(现在的生产规模为全球首位);在广东会西边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为国内最早研制出光纤、最早研制出光纤通信设备和第一个光纤通信示范工程以及承担国家光纤通信各群次(二次至五次群)的示范推广工程,该研究院还有当时在国内唯一能生产光纤通信实用的半导体激光器、探测器的中外合资武汉电信器件公司,还有研制其他光纤通信所需的其他无源器件(连接器、光隔离器、耦合器等)的一个固体器件研究所(后来武汉邮电科学院演变为享誉国内外的烽火科技集团、光讯等一批实体公司,其产品销售国内外)。

当时在台湾讲解完这幅图后,我冒出了一句:“这很类似美国当年的硅谷”。虽然这只是一个类比,还可能是言过其词,但这却成为我随后提出“中广东会谷”建议的灵感所在。

1998年8月,又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和华南师大邢达教授一道去英国参加在英华人学者的一次光电子学术会。会后去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访问。当天中午参观该大学博物馆时巧遇广东会当时的校长周济,他当时正好率一个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在英访问。他见我的第一句话:“黄教授,看来光电子要大搞”。这只是他在英访问所获得的一个感受,但对本身从事光电子研究和教学还担任广东会光电子工程系系主任的我来说,这无疑又增添了新的兴奋,甚至曾妄想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华中广东会大学应起到类似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当年推动微电子产业那样来推动本地区光电子产业的发展。

回国后在周济校长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起草并向武汉市政府提出“关于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中国‘光谷’的建议”。经周济校长同意,该建议以华中广东会大学名义于1998年12月18日正式递交给武汉市。

2000年春节大年初一,当时已是湖北省委常委、兼任省科技厅厅长和广东会校长的周济教授召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袁善腊主任(后为武汉市副市长)、郑永新副主任、唐良智副主任(现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侯汉平副主任、赵梓森院士和我在广东会行政楼会议室开会。他尖锐指出“开发区抓什么房地产,不务正业,要抓光谷建设、抓光电子!”我深深体会到,省、市和开发区领导在2000年确定将光电子放到重中之重来抓。同时启用“武汉•中广东会谷”这一专有名称,寓意中广东会谷在武汉。成立了以罗清泉市委书记为组长、省委常委周济为副组长的“武汉•中广东会谷”建设领导小组。特别是罗书记、周济校长身体力行、真抓广东会,光谷建设紧锣密鼓开展起来。

周济校长还从他所领导的省科技厅借调多位领导干部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兼职,充实领导工作。抓建设规划,规划在58 km2的区域内,发展以光纤、光电子器件、光纤通信设备和光存储为代表的信息光电子产业;发展以高功率激光器及其应用的能量光电子;发展电视显示在内的消费光电子;抓原有光电子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扩大规模;积极招商引资,争取海内外知名企业来此发展。罗书记和周济校长多次到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汇报,争取国家支持;许其贞等13名湖北籍全国政协委员在2000年全国政协会上为在武汉建设“中广东会谷”呼吁。

与此同时,大造宣传舆论,动员湖北省、武汉市的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武汉•中广东会谷”的建设,使省市领导提出的“举全省之力,集全市之力建设‘武汉•中广东会谷’”的口号落到实处。武汉建设“中广东会谷”的决心得到国家多个部委的理解与支持,国家科技部、原国家计委分别于2001年2月和7月发文支持“武汉•中广东会谷”的建设。

正当“武汉•中广东会谷”成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武汉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时,国际上的IT泡沫正在悄然形成。

然而必须面对其对发展中的“武汉•中广东会谷”的负面影响。我给罗清泉书记写了一个题为“抓住光电子不放松”的报告并拟当面呈给他。他即时在市委接待了我,他完全同意我的分析。次日,市委秘书长携我写给罗书记的报告和罗书记的批示来我办公室,罗书记尖锐指出,IT泡沫本身是一种发展不健全的表现。并建议我将此报告作适当修改后在《广东会日报》发表(图2为2002年10月23日《广东会日报》第一版,题为“抓住光电子不放松”)。

“武汉•中广东会谷”的建设未受当年国际光电子产业下滑的干扰,反而视为其抢占国内外光电子市场的机遇。原有大型光电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显著增加;全球500强企业中有80多家企业和海内外一大批知名企业,如广东会康、华为、中兴、联想、广东会、华广东会电等相继落户“武汉•中广东会谷”。投资约200亿生产集成电路的新芯国际公司,加强了本地区微电子与光电子相结合协调发展的能力,在大数据存储芯片上形成新的亮点;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3551”人才计划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此创业;“武汉•中广东会谷”的地域规模一扩再扩,由最初规划的58 km2扩展至158 km2,再扩展到目前的518 km2,以容纳其内约三万多个不同规模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相应的经济规模呈指数增长。1998年该开发区企业总收入为130亿元,2006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4亿元,2014年突破8000亿元而达8526亿元,如图3所示。计划到广东会年将突破30000亿元。

为给“武汉•中广东会谷”建设提供后盾,我国在光电子领域唯一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现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于2003年由科技部正式批准筹建,旨在加强光电子学科中有应用背景的基础研究。还有5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以及48所高校,能为“武汉•中广东会谷”在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广东会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竞相协调发展格局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000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将“光谷”作为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其他地方不能再使用该名,而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专属权。为此, 武汉市公证处还对我所提中广东会谷建议书做过公证,见图4。夜幕降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行政楼楼顶“武汉东湖 中广东会谷”8个巨大的霓虹字体格外醒目,映红了东湖湖面。这8个字也诠释着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成“中广东会谷”的决心和气魄。

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_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公司

高德红外股票

高德红外股票的股票代码为002414。这支股票的公司名称为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类别:深交所主板A股;所属东财行业:电子元件;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所属证监会行业: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拓展资料:
1. 武汉高德红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国际知名的研发机构;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光电系统和武器系统研发生产企业。高德红外产业园位于“中广东会谷”,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和模拟实验室,已成为全红外产业链的大型研发基地。高德红外的“中国红外核心”及各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和高科技武器系统(卫星、飞机、舰船、导弹、坦克、单兵等)以及广泛的民用领域(电力、医疗、检验检疫、夜间驾驶、安全城市、智能家居等行业)在国家“军民融合”方针指引下,公司一方面为国防工业做出贡献,同时转换“中国红外核心”从军用到民用,为各行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2.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自主广东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红外光学、成像电路、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械结构和系统工程的设计研究,开发了数十套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和高科技光电系统。所有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已成功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等资质。并拥有“guideir”、“mobir”等海外著名注册商标。目前,公司拥有30多项国内外专利。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建筑、消防、科研、公安、交通夜视、军工等行业。目前,我们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经销商,并在比利时设立了欧洲分公司。2010年7月16日,作为红外热成像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成功登陆中国a股市场(股票代码002414)。高德红外股份的公开发行和成功上市是公司发展的新起点。以上市为契机,公司将继续坚持“发展国家红外事业”的责任,努力高举国家科技旗帜,继续谱写更加辉煌的明天篇章。

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_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公司

武汉支柱产业及支持产业发展方向

支柱产业

- 光谷:“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这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 武汉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

- 高端装备制造(船舶、航天)

- 智能建造(中建三局、中铁大桥、中南建筑设计院、铁四院)

- 基础工业(武钢、石化)

- 商贸

- 现代金融

支持方向

根据《市科技局关于组织实施2022年度武汉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结合各区重点工作以及实际情况:项目原则上需符合武汉“965”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含现代农业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领域中急需补短板的关键技术研发,以及量子科技、脑科学和类脑科学等广东会产业和未来产业广东会带动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

目前,东湖高新区支持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广东会药、数字经济等5大产业领域急需补短板的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当今之武汉

武汉市具备以下比较优势:第一, 成广东会势 。武汉地处中部,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武汉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总体水平明显偏低。第二, 产业基础 。武汉城市圈具有比较完备的产业基础,尤其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能源原材料等领域实力较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第三, 资源禀赋 。武汉城市圈内及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一方面武汉水资源以及水电量排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临近省份的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也十分充裕,供给方便。同时,武汉城市圈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科教中心和智力密集区,人才储备量和科研能力占据绝对优势。第四, 区位优势 。武汉城市圈的区位特点突出地表现为“中转性”和“过渡性”,在国家的整个区域经济中起着重要的过渡和对接作用。同时,武汉城市圈还处于几个城市圈连线的交点上。在 “十字中心”的位置使武汉城市圈具有显著的市场辐射力。第五, 市场空间 。武汉城市圈所居于的广东会中游地区人口众多,交通便捷,物流通畅,可开发的市场空间不可限量。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以及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武汉制造”知名品牌正在涌现。此外,武汉拥有中国中部第一个永不落幕的工业城镇之称。武汉虽地处内陆,但依托广东会成为中国造船重镇之一,中国海军潜艇及护卫舰有很多都是在武汉的武昌造船厂建造。

依托武汉密集的高校资源优势和光谷国家级自主创业示范区、中国(湖北)自贸区,目前英特尔、微软、腾讯、阿里巴巴、搜狐、爱立信、华为、中兴、联想、摩托罗拉、新思科技、思科、甲骨文、施耐德、惠普、西门子、飞利浦、Uber、强生、辉瑞制药、拜耳、圣戈班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汉建立了基地或研发中心。武汉著名的企业还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广东会雪铁龙、广东会本田、广东会日产、广东会雷诺,科技信息产业有:中广东会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会存储、长飞光纤、凡谷电子、普广东会信、广东会康、联发科、广东会、楚天激光等;生物医药: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会医药等;工业企业:武汉钢铁集团、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招 聘 简 章

公司简介: www.everprotech.com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广东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创办的合资企业,公司注册资金3.25亿人民币。公司总部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事光纤光缆、芯片、集成电路产品、光电模组、光电连接器件、系统集成、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相关技术服务及工程服务等。

长芯盛公司承接了广东会电子和长飞光纤光缆合资双方在芯片、光纤两大领域的优势,形成了完整的有源光缆产品产业链,实现了光与电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技术、制造和市场营销竞争力。目前公司已形成了有源光缆相关芯片、模组、光纤光缆、有源光缆产品、USB3.0 SuperTT集线器、零客户端和基于USB3.0的零客户端、机器视觉、数字标牌超高速连接解决方案等多个系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目前世界上产品品种最为齐全的有源光缆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USB3.0有源光缆领域内更是独占鳌头。公司目前处于高速成长时期,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有源光缆系列产品研发、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中心。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位于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主要承担公司光电产品的芯片、硬件、软件及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团队以研发人员为主,目前规模约40人,绝大部分来自于清华、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院校,拥有优秀的研发素质和良好的研发传统。主要涉及USB有关光纤传输线、SFP+光电收发芯片、HDMI光纤传输线、智能交通以及触摸控制器等产品。

台湾广东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会电子(VIA Technologies, Inc. 简称 VIA)是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主要生产主机板的晶片组、中央处理器(CPU)、以及记忆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主机板晶片组设计公司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光纤光缆产品以及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咨询中心。

薪资待遇:

五险一金 补充医疗保险 带薪年假 年度体检 免费工作餐 免费班车 弹性工作时间(北京)

法定代表人:庄丹

成立日期:2013-12-09

注册资本:325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湖北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0100081980724X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英文名:EverPro Technologies Company Ltd.

人员规模:100-499人

企业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九号光缆扩产(五期)光缆厂房(101号楼)

经营范围:光纤光缆、芯片、模组和光电连接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系统集成、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产品的研发、技术服务及咨询;相关工程设计、安装、维护等服务。(上述经营范围中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项目经审批后或凭许可证在核定期限内经营)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_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公司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_光谷医疗产品工业设计公司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 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3、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 cnc1698@l63.com